●500家图书出版社
●23万种新版图书
●2500家书刊发行单位
●2000个购书单位
●100家书刊零售单位
●150家音像电子出版单位
第九届全国书市10月9日至20日在西安举行。截至发稿时,本届书市已接待读者48.5万人次,成交额6.4亿元。
1980年10月7日,首届全国书市在北京举行,当时参展图书为12000种。18年之后的今天,在第九届全国书市上,这一数字增长了10倍,表明我国图书出版伴随改革开放所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。
第一届书市,恰逢打破思想枷锁,改革开放之初。不难想像当时的场景:面对并不算多的图书,一颗颗长期被压迫受禁锢的头脑是多么的喜悦和兴奋,76万人次的爱书人涌入书市,成交额高达570万元,远远超过第二、三届书市。
在1991年广州第四届书市上,首次开展了零售业务,琳琅满目的图书不再可望而不可及,使书市与普通读者的联系更加直接,当年参观人数回升到55万人次。从1992年起,书市隔年举办,一直持续到1997年才改为每年一届,成交额也一路攀升。
如今,我们不会再为没有书看而担忧,反过来倒是常常因为书太多而显得无所适从。书市18年所观照的历史,是读者摆脱书荒、摆脱单调有限几本政治图书的禁锢,走向自由阅读空间的历史;是图书从纯粹的意识形态产品转向满足读者学习、生活休闲、自我发展的多功能媒介的历史。
书市越做越大,它的背后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朝阳产业。80年代初,我国出版社不过百余家,而如今已达560余家,工作室纷纷挂牌,非国有书刊经营者(“二渠道”)也在本届书市上获得一席之地。全国出版业总资产达600亿至700亿元,资金利润率连续三年保持了25%以上的增幅,在国家33个行业中排名第四。
然而,书市的繁荣也对应着另一面的事实:连续10年,我国居民人均购书量没有增长,图书也从业余生活中的主角退到了次要地位。就在九届书市的东道主西安市,有资料表明,陕西省图书馆读者群自1994年以来,平均以每年23%的速度递减;1994年该馆全年接待读者24万人次,而1997只有11万人次。也许正因为平时冷落了书,今天的书市才成为读者的节日?
不久前,有媒体发出了设立读书节的倡议,书市能够荣幸地承载起读书人的这片愿望吗?而如果书市真的仅仅成为一个纪念性的读书节,那对读书人而言,到底是喜还是悲呢?